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观和统一的评级标准,并证明其使用的标准涵盖了所有与借款人风险相关的因素。第二,内部评级应基于两维评级体系。一维是客户风险评级,以违约概率PD为核心变量;另外一维反映债项风险评级,通过债项自身特征反映预期损失程度,以违约损失率(LGD)为核心变量。第三,实现信用风险的级别细分。银行对正常类贷款的客户至少要划分为7个等级,不良贷款客户至少要划分为1个等级。对于每一等级客户,都要单独测算其基本风险指标,这不仅可以使银行更加准确地测算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所需配置的经济资本,还可以使同一银行内部不同的客户评价人员对同一组客户做出一致性分析。对公信贷风险管理服务项目6第一部分报告简介11目的鉴于目前存在数据欠缺、支持相关业务流程自动化以及数据收集、储存、转换和处理的系统和设施的不足等问题,对客户来说,本项目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设计和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简化的信用评级方法和体系,旨在帮助银行尽早将风险管理领域已积累的研究工作成果转为切实可行的实务操作,从而达到提升现有管理水平的目的。本次最终报告将提供给高级管理层一个完整的、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的信贷风险评级体系框架,并且就具体改进建议,在较高级别,为决策判断阐述我们的观点。目标是为银行内部商业客户的风险评级工作,开发一个实际可用的框架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国际先进实务标准,在积累数据的同时,不断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对,最终使其能够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模型的解决方案应当在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取得一致,同时应当反映出客户和国内市场特性。虽然评级模型本身并不制定决策,但它是辅助决策的强而有力工具。客户的风险评级模型必须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发展演变。由于数据的缺乏,模型的开发主要依靠国外的研究成果及模型实践经验,对客户来说,模型的运行不可操之过急,需要通过数据与经验的积累,逐步管理水平。12工作范围和方法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我们在对客户现有方法体系和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分析之后进行了如下工作:1)构建客户评级体系;2)帮助客户引入债项评级体系;3)构建信用评级体系的验证工具。我们主要分以下四个工作步骤完成方案的设计工作:对公信贷风险管理服务项目
f7确定客户现状审阅和了解客户现有业务环境、评级状况和数据现状,理解现有评级体系所面对的困难和限制。最佳模型设定考察国际上建立风险评级模型的最佳实践,基于对国外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