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证实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明显升高。迄今为此直接针对超过12小时的STEMI患者是否应行介入治疗的研究多来自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其中最大的BRAVE2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共入组了365名急性心肌梗死后1248小时且无症状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182例)和保守治疗组(183例),510天后通过SPECT评价最终的左室心肌梗死范围并作为一级终点,研究同时将30天后全因死亡、再发心梗、卒中发生率作为二级终点。BRAVE2研究发现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较保守治疗组的最终左室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8%vs13%,P<0001),而在二级临床终点方面虽然因样本量原因没有得出阳性结果(44%vs66%,P037),但是介入治疗组仍使MACE事件发生率下降了33%。此外,在所有纳入该研究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发现,尽管距心梗发生已有1248小时,仍有50%的梗死相关血管保留一定程度的前向血流,而在剩下的50%完全闭塞病变中有44%存在侧支循环。也就是说,73%的患者在心梗后相关心肌仍有前向残余血流或侧支循环供血,这些血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缺血心肌活性,并使患者受益于进一步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再灌注。动物实验证明,仅需20%的残余前向血流即可维持心肌细胞的无氧糖酵解和脂肪酸代谢并使心肌进入冬眠状态。即使血管完全闭塞,也可以通过缺血预适应、侧支循环等机制维持心肌细胞的活性。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残余前向血流的存在或已建立的侧支循环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维持左室功能并最终增加存活率。
f因此,理论上对于这些存在残余前向血流或侧支循环的心梗患者,即使梗死时间超过12小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也将带来临床获益,并且这种效益是非时间依赖性的(
o
timedepe
de
t),而BRAVE2研究的结果也使这种假设得到印证。另一项来自于欧洲的Da
ish研究比较了<12小时和1272小时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对心肌存活率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最后发现,对于1272小时的心梗即使血管持续闭塞,在行介入治疗30天后仍有大量心肌(>50%)可以得到挽救。abbate等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中,在纳入了10项临床研究共3560例亚急性心肌梗死(126天)患者,分为介入治疗(1779例)和保守治疗(1781例)两组,平均随访28年后发现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不仅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44%95%CI11to76p0009),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存活率(OR04995%CI026to094p0030)。可见,对于超过12小时尤其是仍有存活心肌的急性心肌梗死,及时的介入治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