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r
r
  一、北宋的崇道r
r
  经过五代十国短暂的动乱和分裂,北宋王朝建立后,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北宋历代帝王承袭唐朝道儒释兼容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其中真宗、徽宗尤以崇道著称。r
  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称赵氏始祖“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下降于延恩殿。于是,加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命司保生天尊大帝”。次年(1013),虔诚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行幸毫州太清宫,谒拜老子神像。真宗在位期间,还大量兴建道观,召见著名道土,命王钦若、张君房等编辑道藏。r
  宋徽宗对道教的崇信更甚。他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亲自注释道教经典;在太学、辟雍中设《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采用蔡京之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还改僧尼为德士,命穿道服,加入道教。r
r
r
  二、陈抟与张伯端之发展丹道理论r
r
  经过隋唐五代的酝酿、积聚,北宋时期内丹学术已广泛传播开来。宋初的陈抟传和神宗时的张伯端等著名道士,远承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的修炼理论,近继刘古知、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彭晓的内丹修炼术,进一步“推天道以明人事”,阐发和推进道教的炼养理论和内丹道。r
  陈抟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道士,修道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一生致力于养生之道,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还著有论述道教修炼的《指立篇》(81章)等。r
  陈抟关于内丹修炼的五个阶段(即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还虚)和四阶段工夫(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统总结,对后来南北二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
  陈抟之后,在北宋期间,对道教的炼养及理论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便是张伯端。r
  张伯端(9841082),宇平叔,号紫阳山人,是北宋时期内丹学说的集大成者,著有《悟真篇》、《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金丹四百字》等内丹著作。其代表作《悟真篇》对丹道理论及方法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张伯端认为道、儒、释三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他主张金丹为修仙至道,并强调先“命”而后“性”。《俗真篇》说:“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瑞”,并认为“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排斥与金丹不同的修炼方术。《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齐名,被道教推为内丹术之正宗。北宋后,道教之主内丹者,莫不祖述《悟真篇》。在其内丹学说影响下,至四传弟子白玉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