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动”1929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提出“三民主义文艺”口号,左翼成立以后,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文学运动1930年3月,左联成立。《拓荒者》(蒋光慈主编)《文学月报》(姚蓬子、周起应)《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光明》半月刊(洪深、沈起予)《十字街头》(鲁迅)《文学导报》(秘密发行,创刊号《前哨》)《北斗》(丁玲)形成一种声势。3、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作家①刊物《文学》傅东华、王统照《文学杂志》朱光潜《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大公报文副》沈从文、萧乾《文学月刊》《文从》巴金、章靳以《水星》卞之琳、从文、李健吾《论语》林语堂《现代》施蛰存《骆驼草》周作人冯文炳冯至《新月》志摩、闻一多、饶孟侃②丛书开明书店叶圣陶、夏尊《开明文学新刊》文化生活出版社吴朗西、巴金《文学丛刊》生活书店邹韬奋《创作文库》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1923,邓中夏、恽代英、箫楚女、沈泽民、蒋光慈,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张。1924,春雷社,具有明显革命倾向的文学社团。1925五卅后,沈雁冰等用阶级论解释文学现象。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崛起。(主要是由政治形势突变所推动,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上海聚焦了一批参加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加上一批从日本等地归国的激进的青年,他们共同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他们深受左倾机械论的影响,尤其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及,波格丹诺夫“文艺组织生活”论成为他们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后期创造社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明确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2、革命文学论争后期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全盘否定。鲁迅从否认革命中有文学到肯定“革命文学”作为反抗性思潮的存在理由。批评创造社、太阳社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和片面宣扬文学工具论,反对将文艺等同于政治。强调文艺揭示与认识生活的现实主义观点。茅盾赞成革命文学的倡导,但反对文学的工具论。批评创造社、太阳社标语口号化的创作。强调现实主义精神。批评对他们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全盘否定。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1936春解散。会上鲁迅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另外接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