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沫若《女神》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这期间写成,新文学第一代重要作家大都在此时登上文坛,一些创作流派开始形成,各种文体有了较大发展,新文学初步站住脚跟,显示声威。一八”一二”事变,革命形势急剧发展变化,许多新文学作家投射“三一八”惨案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革命,创作一度沉寂。第一个十年,特别是五四时期,是历史大变动转折时期,新旧思潮的激烈交战,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会撞击,造成了纷繁多变的文学现象。其特征: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从《新青年》鼓动“文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学革命”开始,新文学先驱们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使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理性批判色彩。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感伤成了这时期新文学的一种精神标记,映照着五四历史转折时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期普遍的社会心理。初期最有影响的问题小说,后起的乡土小说,再到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体小说,甚至新诗、散文和话剧都表现了新作家们的苦闷、孤独和彷徨感。三是个性化的追三是个性化的追求,这一时期各种文体发展还不太成熟,便作家们的创作风格却是千姿百态,如鲁迅的冷峻犀利,
2
f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笔记(李婷)09722
郭沫若的雄奇豪放,郁达夫的袒露自怜,叶圣陶的平实冷静,许地山的隽永奇趣,朱自清的精美秀雅,闻一多的浓烈沉郁,王统照的宛曲纡徐,冯至的幽婉舒展,废名的古朴朦胧,周作人的冲淡自然,庐隐的激切质直,冰心的明丽晶莹,徐志摩的潇洒空灵,李金发的幽微象征,等等。四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现实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但并不存在现实主义独尊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的现实,而是现实主义与其他思潮、方法多元并存,形成了非常活跃的创作局面。革命文学”1928年1月,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由蒋光慈、钱杏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阵营主持)。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月刊》突变。《新月》月刊(胡适、徐志摩、梁实秋)创刊。自由主义文学阵营1928年3月,30年代文艺运动总体特征:文学主潮空前政治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运用,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颉颃互竞。一、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三民主义文艺”和“民族主义文艺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