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阳性,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⑷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⑸营养支持:术后维持病人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病人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维持正常的输液速度,并做好入量记录。⑹疼痛护理:护士应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维持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须时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八、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手术、治疗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健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及记录(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名称等)。
⑴急诊科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转送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及记录;
⑵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之间患者转送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⑶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⑴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⑵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九、各类导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进行各种管道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准确、及时。
2.保持管道引流通畅,引流管的管腔必须通畅无阻,避免引流管拆叠、扭曲、受
6
f压;防止血凝块阻塞,可定时挤压管子,若是负压引流,应6小时抽吸负压一次。3.防止引流管脱出,应牢固、妥善固定,必要时可采取多方位的固定。4.长期引流的管道,应定期更换引流管。5.引流的管道周围敷料应及时更换,保证引流管周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