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美术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或运用互联网搜索各类与海洋有关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2)彩笔、胶水、彩色纸、剪刀、刻刀。二、教学课题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2、让学生亲历观察,尝试自己探究,动手制作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鱼,经历亲自动手的过程,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感受创作表现的成功。3、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4、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5、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多样的鱼类,它是儿童最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本课就设计了“对称剪刻、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表现鱼和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和海底世界的各种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和不对称之间的区别,并在创作表现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学情分析:《海底世界》是一节集欣赏设计、造型表现、合作探索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作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剪纸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折、画、剪、粘等方法来进行创作,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1、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2、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鱼的民间美术作品及剪纸作品。2、几种海洋鱼成品以及半成品,教学课件;视频仪、剪刀、刻刀、胶水等。教学方法:1、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2、自主探究法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