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放大作用: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⑤整理收镜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分类:(1)腊叶标本(2)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制作:整形→压平→干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