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简单应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简单应用)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百家争鸣意义(简单应用):百家争鸣意义(简单应用)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综合应用)(2)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综合应用)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孔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孟子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人性本善”说。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