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摘要:从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采用中西医合治、内外合治配合饮食、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非那雄胺;米诺地尔;中医药治疗;
脂溢性脱发SA,又名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是头部额额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好发于凹30岁的男性青壮年,亦称早秃。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本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西医研究现状
1.1发病机理脂溢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认为,S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性秃发,遗传易感性和头皮毛囊局部雄激素的代谢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SA的发生不仅与睾酮及其代谢产物二氢睾酮、毛囊单位的5a还原酶主要2型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AR的水平增高直接相关,而且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砒抱子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亦为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f1.2西医治疗
1.2.1药物治疗主要途径是通过抑制雄激素代谢酶或作用于雄激素受体,阻止雄激素在靶器官表达活性。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2.1.15a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商品名为保法止,为一种合成的团体类化合物,是目前经美国四A批准唯一用于临床的5a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可特异性地抑制Ⅱ型5a还原酶,与睾酮竞争该酶上的相同结合位点,阻断睾酮向DHT转化,从而降低血中DHT浓度,促进毛发生长,因此是Ⅱ型5a还原酶的一种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临床报道口服非那雄胺1mgd1一年内有48%、2年内有66%的患者头发再生,但治疗效果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才能显示出来,如果发现有效,应坚持用药,否则停药后会继续脱发。约4%5%的男性患者服用该药后可出现性欲减迟、射精量减少、阳瘦、睾九疼痛等。非那雄胺不适用于女性患者,且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致雄性幼仔泌尿生殖道畸形如尿道下裂、外阴呈假两性畸形,故育龄妇女禁用。
1.2.1.2雄激素受体AR竞争抑制剂西味替丁甲氰米孤:通过与二氢睾酮竞争雄激素受体,阻止DHT进入毛囊细胞内而发挥弱的抗雄激素作用。用法为每次枷阴,每
f日5次,连服5个月或更久。该药的副作用为男性乳房女性化、阳瘦、性欲降低等,适用于女性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