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启示
20050411
纵观国际汽车工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得以发展,如日本丰田城,美国底特律汽车城。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怎样借鉴国外集群发展的经验,建立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问题已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拟通过对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分析与思考,剖析推动其集群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探讨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整个国家工业的“排头兵”,是一个国家工业成败的关键。各国都很注重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汽车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1汽车企业规模小
就单个企业生产规模而言,2004年中国汽车产业除一汽集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外,其他的企业均没达到这一规模,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仍然很小。
2汽车产业分散
目前全国共有1000多家各类汽车厂,这些厂家遍布于全国除西藏、宁夏以外的各个省份,它们隶属于不同部门,互相分割,各自为政,并不能发挥整体优势,从而使得中国汽车
f产业整体水平很脆弱。
3自主开发能力弱
我国目前的汽车主件多依赖国外进口和外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生产,真正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主要零部件很少。例如,尽管华晨掌握40以上的股权,但所谓的国产“宝马”真正属于国产的,基本上就只有4个轮胎而已,技术、品牌以及零部件都是宝马公司带来的。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弱,企业就没有控制权,只搞销售,连配套厂都全套从国外搬来,最后只能分到很少一点利润。可见自主开发能力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4零部件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重复的状况。首先规模小。从投入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约230家汽车零部件三资企业协议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4,100万1000万美元的项目占74;从产出的角度看,一是生产集中度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有他们的1/10。二是生产配套率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为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其次,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独立开发的能力,主要力量依靠主机厂的产品图纸生产,同时又缺乏系统的检查设备和手段,产品的可靠性差,难以满足汽车更新换代的需要,技术发展缓慢。零部件行业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现在已经加入了WTO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