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
解读理念
解读学生
解读教材
解读方法
《假如没有诚信》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诚信
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
工作单位
新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本节课
设计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根据课程“活动性、生活性、开
放性”的特点,本节课紧密结合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做学生活动的
指导者和参与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媒体的相关报道调查身边人的
遭遇,有效整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有关诚信与不诚信的故事、图片、
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调查、观察、体验、讨论的形式
了解诚信的宝贵和不诚信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明辨不诚信的行为做一个守诚信的
人。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能辨别是非对诚信的涵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浅显
因而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感受不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
理带来的影响和伤害增强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内容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
标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本节课设计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
做一个守诚信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按课标规定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诚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伤害,懂得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养成自觉遵守诚信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树立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知道什么是诚信的行为,什么是不诚信的行为,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资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教材第1013页,课件,师生收集的图片、视频、调查资料。
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体会不讲诚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伤害。
比较法、故事讨论法、情景体验法、新闻报道法。
调查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相关故事、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诚信的宝贵和不诚信的危害,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明确诚信与不
f教学过程(重点部分)
诚信的行为。
教学新闻图片、视频,调查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