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表现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寓意,形成曲折遥深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得厚重了。3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屈原《离骚》为政治抒情诗),对左思《咏史》、陶渊明《饮酒》、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嵇康诗歌创作嵇康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峻。(《文心雕龙明诗》“嵇志清峻,阮旨遥深”:)他的四言诗(如《忧愤诗》《赠秀才入军》、)成就较高,《诗经》之后,唯曹操、嵇康和此后的陶渊明,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但总的看,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如散文。嵇康的散文创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元261年,山涛被任命为吏部郎,这说明“竹林七贤”发生了分化。山涛举康代自,嵇康得知消息后,于是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要与他绝交。这封信在中国书信史上是继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之后的又一篇力作。信中反复申说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个人的性格、爱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为不能出仕的理由,说自己不能舍其所乐、而从其“九患”。信中鲜明的表明自己的个人意识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这正是魏晋文学最显著的特色。写法上,主要用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笔调进行反语讽刺。体现在两点:1故意以言过其实的言词,放纵的态度,极度的丑化自己。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越是丑化自己,就越反衬出自己的清白、山涛的堕落;二是他丑化自己那“七不堪”“二不、可”的理由让明眼人一看就是虚假的,自己并非没当官的素质,而是官场太腐败,太黑暗,这才是自己不愿出仕的真正理由,即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2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在文中指桑骂槐,出语鄙俗,毫无礼节,表示出对受信者的极大不恭敬。有时用比喻愤怒的责骂对方(如“自以嗜腐臭,养鸳雏以死鼠也”。其实,骂山涛)变节只是个借口,其真正的目的是揭露司马氏集团的虚伪和官场的腐败黑暗。3一般书信皆以言事为主,以简要为重。而此信却有多种文体风格:其犀利透辟的辨析,近似政论文;其引经据典,寓言指事,含蓄深邃而富有哲理,又像诸子散文;而其嬉笑怒骂,幽默讽刺,又类小品杂文。鲁迅的杂文受魏晋散文影响很大,我们从他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嵇康散文的影子。【思考与作业】
f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翻译嵇康的《与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