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中古文学史》)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对建安文学特色的概括(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清峻;2、通脱;3、华丽;4、壮大。阮籍、第三章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正始是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则包括正始以后至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正始文学的创作风貌内容上,建安文学中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精神已基本消失,转而抒发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以及浓烈的忧生之嗟的的情感。艺术上,由建安文学的昭晰明朗转向曲折隐晦、寄托遥深的风格。总之,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竹林七贤”
f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颜延之《五君咏》)阮籍的咏怀诗: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内容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哲理性思考和忧生之嗟。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得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2阮籍的咏怀诗它摆脱了对乐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