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巨源绝交书》。第四章两晋文学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文化学术环境:政治一统,文化未一统,儒道佛鼎立之滥觞(1)儒学与玄学并盛:儒学属于官学,但玄学极盛(故有玄学误国之讥)。(2)佛教迅速传播:佛教在华扎根的关键期(名僧译经及与名士的交往)。(3)道教:五斗米在南方盛行,晋末葛洪开始把道教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西晋文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文学转型期:政教主导型文学转变为非政教主导型文学。重文采,轻情志;重形式,轻内容;重文轻质。内容上,现实主义精神的沦丧。缺乏建安文学反映现实的传统,身处宫廷的政治纷争和惨遭杀戮(二陆、两潘、张华、石崇、欧阳建等)的政治巨浪却没在作品中反映。只有左思重振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艺术上,对文学创作技巧和形式的高度重视。片面发展建安文学“诗赋欲丽”特点,在艺术形式上的加工不遗余力,在语言上追求声色之美,在句法上讲求对偶整齐,形成骈俪之风。《文赋》和《文章流别论》分别代表追求技巧与形式的典型。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4年)到“元康”(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诗风总的特点:繁缛。主要体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游仙诗: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1)题材拓展(与田园诗、山水诗、宫廷诗相似)(2)源流:屈原《远游》;秦《仙真人诗》;曹操《气出唱》等;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得名于此)《远游篇》《仙人篇》等;大量出现魏末正始年间。郭璞《游仙诗》成就最高。(3)内容:1幻想长生求仙即“列仙至趣”;2借仙境抒情咏怀即“坎咏怀”。(4)艺术特点:意境瑰丽高远;文采富丽(与玄言诗不同)郭璞《游仙诗》特点及在文学史上价值:(1)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借游仙“坎咏怀”。
f(2)艺术特点:意境瑰丽高远;文采富丽(与玄言诗不同)。(3)价值:《文心雕龙明诗》“江左篇制,溺乎玄风”:“景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