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作者:洪冰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学者提出了有效的内部措施会提高企业的营业效率的说法,但这一说法还缺乏相应的实事依据。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合理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的判断,同时给出审计师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关键词:内部控制;效性;计师评价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24202引言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组织,与个体或家庭生产相比,其首要优势就在于通过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其次就在于可以节约通过市场组织生产时产生的交易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及代理问题的产生。而内部控制正是企业所有者及管理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因而构成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正是在循环机制下发挥着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保驾护航的功效。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与测度(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程度”本身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于目标实现的契合性,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要与内部控制目标相一致;第二是内部控制实现的效率1。本文界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在制度设计层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内部控制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制度相关人与制度之间的良好契合及遵守,发挥内部控制的合理功能,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程度。其二,在制度运行层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权力与职责配置、风险控制、监督激励、信息沟通等管理活动的开展与执行,使内部控制得以良好的运行,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程度。(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标准与测度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注重有效性的定性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对比、回顾和分析,从功能定位、目标设定、约束条件、环境契合等角度考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内部控制运行层面通过对内部控制运行中内部控制缺陷的变化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从管理层特质、行为选择等相关因素入手,考察不同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情况,继而判断其运行的有效性。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分析(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评价目标是指一定时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