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再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勾股定理》第一节时,利用开头章节的数学活动,18世纪英国的一位业余数学家佩里哥尔发明的一种数学学具。通过剪凑,我们知道了以a、b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等于以c为边长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让学生体验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了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4、激趣导入法。即通过游戏、故事、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愿意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意义里获得问题并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
第4页共8页
f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垂直时,出“大漠孤烟直”的谜语;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等等。又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问题: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教师作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5、设疑式导入法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