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十六”字教学策略(初稿)
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三维目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高中化学教学特点,本轮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以“学会学习”为主旨,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十六字教学策略,即: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运用十六字教学策略并有所侧重。
课型一:新授课化学新授课主要有概念理论新授课和元素化合物新授课两类。1.概念理论新授课基本模式:“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高中化学知识中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很多,有的形成了独立的单元,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等等;有的穿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如有机化学中的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羧酸、酯等概念。因此,概念理论新授课这种课型非常普遍。在进行概念理论新授课的教学时应主要采用“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定向自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或其它材料)、观察(实物或图片、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固然是主要的,但绝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要控制合理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如让学生用双色笔标出重点和难点等),要加强辅导,在巡视中留心学生的疑点,使后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问题是思考的起点”,问题探究的前提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景,围绕某一概念或理论精心创设问题或问题组,创设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贴近学生的实际,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启发性、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切忌“假、大、空”。问题探究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或问题组或图片或投影或实验或材料等等。关键是激活学生思维,真正让学生大脑动起来。如《苯的同系物》概念的学习可提供如下问题:①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②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