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作者:叶素文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8期
“到校比学生早、回家比学生迟;在校要管好、放学不能松;课要上得好、证书不能少。”这几句在教师中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老师的辛苦和无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各中小学蓬勃开展,现代社会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的越来越高,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但对教育和培养未成年的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和过问,能向教师索取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成长情况。我们有时会从各种途径得到这样的消息:某某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是暴力教育。体罚或是暴力教育固然是错误的、违法的,但当我们为这样的消息去指责老师时,我们是否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谁来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教师的心理有问题,甚至是病态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其心理又怎么可能是健康的呢?下面我就谈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点滴看法: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
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的、社会的因素,然而又主要来源于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1、知识经济时代对自身处境的担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新教师一走上岗位,往往是“三扁担”难倒: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以及上公开课、汇报课,还要听师傅的课,能否站稳讲台,能否带好班级,能否被同事、被领导认可等等,普遍反映忙、累、紧张;青年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尤其是为了适应朝今夕改的职评条件,得不断地写论文,一会儿是师资培训,一会儿是教育教学考核,一会儿是计算机考试,一会儿是专业技术职称,一会儿是普通话考级,一会儿又是心理健康教育两证考试……许多教师三四十岁了,还不得不忙于“充电”,而且还不能影响家庭关系和正常的上班。准备了好几年,最终还要担心到时候标准是否会再变,证书是否会过期,能否顺利晋级;导致教师虽不是惶惶不可终日,却也人人自危,忧心忡忡。不进则退,反正教师也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可能。
2、收入与待遇偏低产生的不平衡感。
尽管国家早就提出了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然而教师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有很多都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上不如商人,政治上不如政客。教师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感。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当今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