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起点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大多数物流公司仍以原有的仓储或运输业务为主,真正具有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优势的物流企业不多,我国
f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加上普遍在服务意识上,以及在与购销业务单位之间的沟通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其功能结构单一,市场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意义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产业基本上处于分散、割裂、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与此同时,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自2005年12月开始,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的物流巨头利用技术、资金和全球网络优势逐步吞噬着国内的物流市场。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长期发展,并进而追求向国际市场的扩张,就必须要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育。而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对第三方物流的资源进行整合。资源整合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从整体的角度发挥物流的效益,实现“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有利于物理供应链上的各企业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物流资源;有利于我国第三方物流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物流业必须尽快的实施资源整合,实现物流的优化,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理论研究(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TPL或3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开始被广泛用来描述将
f物流作业的一部分外包或分包。1988年CLM所作的一份有关顾客服务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提供商”theThird一PartyProviders,并且在当年随后的报告中该术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5〕。200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一2001中,把“第三方物流”定义为“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供需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6〕”“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和销售企业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是在商品市场上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简言之,是指“物流企业”,而不是“企业物流”。(二)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