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有趣味,教师还可组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教师从一个盒子中取出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只角,让学生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类的三角形,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具和学具在小学,尤其实在小学底年段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所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感知需要的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小棒卡片等教学用具,它即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具操作可以让每个学生即动脑动眼、有动口动手,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认识活动,这一方法是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主动学习的有效办法,也是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的重要途径。但学具操作也不是越多越好,适量适时适度的学具操作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有利于学生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二、联系实际,合理的组织好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问题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具体形象,加之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软件辅助教学,便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教学软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它不仅能呈现事物的外部形象,还可将物体肢解成若干部分,突出事物内部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使肉眼难以看到的现象变的清晰可见了,使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故而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将知识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获得知识,而且新鲜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制作小熊分饼的故事,分得少的总不满意,问学生这到底是怎麽会事呢?为什麽?大家很容易说出因为分得不平均,同学们在同情分得少的小熊的过程中很快说出分数的关键字眼“平均分”,教师在这个时候让同学们看画面,熊妈妈将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说现在小熊分的饼是满意了,可大家知道他们每人得到了多少饼吗?同学们就会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是一块饼吗?是一角饼吗?用数字怎样表示呢?这一连串的思考中,学生会想:有这样一个数吗?他是什麽样的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