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不是诞生在中国
我们知道在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在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迅速建立起了近代科学体系,而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不是诞生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而是诞生在文明历程较短的西方。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总结如下。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提出了,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此外,中国学者中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其主要关注两个大的方面:
(1)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因素阻碍了现代科技的形成?
(2)西方文明有什么因素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形成?
下面我将会针对两个方面基于一些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中有什么因素阻碍了现代科技的形成?
谈文明历程的发展局限,政治制度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关键点。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僚制度,以及应运而生的“科举制度”,都在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指向“为君所用”,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这极大地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
同时,在这种政治制度上,大多数的人们以“男耕女织”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安定于闲适的农业生活。虽然人们在耕织生活中不乏优秀的智慧结晶,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来说远远不够。科学技术诞生的基础是科学实验,而中国农民则惯于以经验的形式传授给子孙后代,缺乏实验的记录。
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根据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
民主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