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一、深入解读,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教材中一些情境平淡,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只会把学生困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教师善于应用。”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开发,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的数学活动,那么我们的学生便能在短时间里学习到最有价值的知识,这肯定是一节高效率的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例如,“统计”知识,学生
f只有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数据统计的思想和有关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呈现方式上要强调数据统计的过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一个教师带领几个学生参加花展的情景,通过观察图画中花的颜色和每种颜色花的数量,完成课本上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本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缺乏看花展的体验,通过看图学习,很难体验完整的数据收集过程,于是决定对教材所呈现的情景进行改动,改成自己学校的一幅画面,教学情境变得更真实,学生倍感亲切,兴趣浓厚,很快完成印发的条形统计表格。二、营造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儿童的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