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源。反思不可缺少理论,但不可空谈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可以将新旧理念进行对比反思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2、反思必须与再实践相配合翻翻多年所写的班主任反思记录,发现很多内容重复出现。其中不乏对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深刻反思。剖析问题背后理念的缺乏,还千思百虑的想出了相应对策。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是反思与行动的脱节,言行不一,言而不行。例如在反思时提出要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又是急不可耐的充当保姆,事事包办代替。又或,在反思时说教育应该是师生平等的对话,可是不自觉间又摆出说教的面孔反思和行动是形影相随,相辅相成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反思才有意义,才能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光有反思,不指导实践,纯粹为应付检查而写反思,于己何益?与教育何益?所以“反思”绝不仅仅是“想”,而是与一系列的“做”相联系。具体体现在于: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实际上对反思的执行不力,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间问题。这也是制约教师反思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时间本来就是匮乏的,班主任教师尤其如此。我们在完成一天的规定工作后,事实上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反思,或在反思后没有精力投入再实践。我们无力改变时间匮乏这个现状。作为普通教师,普通班主任,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料,挤出时间去反思,去再实践。3、必须具备交流的意识我曾误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没有交流的意识。实际上,班主任工作中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容易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难以发现真正
3
f的问题。此时,我们需要通过交流来帮助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通过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更深入的思考。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相互碰撞,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反思意识。我们可以请同行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我们对一些自己认识不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也可以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与同行讨论研究,集思广益。还可以多与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眼睛审视自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反思过程中。缺乏学生反思的教育反思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学生的反思,单纯教师的反思,那么我就是仍然走在“教师是教育主体”的老路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