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不常应用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此类做法太过流于表面,形式主义色彩浓重。就目前我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见解。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教学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的却是凤毛麟角,很多还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只是由原来“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提问回答”的形式。另外,在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而且对讲课时间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可想而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会有太多,很难做到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性学习,能做到的只是非常表面的师生问答互动等过于流于形式的教学形式。一、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仅仅是一些小学阶段能够涉及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数学教师、一个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
f负责任的教师,他会选择自主学习,因为他懂得自主学习的意义所在。
自主学习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是需要学生自身经过不断的“主动学习”才能建立起来的。除此以外,按照目前以学定教的观点来说,学生怎么学是教师怎么教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主动学习就势在必行了。
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还要更多一些,自主学习解决的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之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自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是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推动力,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所关注的对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