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f大竹林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大竹林隧道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境内:
处于株州至六盘水增建第二线马场至滥坝段,全长6074M。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道隧道。基本地质为灰岩,穿越骂支龙潭地下暗河,以及多条断层破碎带,局部为劣质煤层段,含少量瓦斯。隧道属喀斯特地貌区域,岩溶发育,地下水极丰富,全隧Ⅱ类围岩485M,Ⅲ类围岩537M,Ⅳ类围岩3138M,Ⅴ类围岩1907M,明洞7M。除出口52356M位于R5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为直线。隧道纵向坡度自进口到出口11‰~95‰的上坡。进口端线右设3349M平行导坑,与隧道中心距离20M;距出口389M处设120M横洞,出口端DⅡK17380176处线左设汇水洞,长127385M,距隧道中线25M。出口端为隧二处九公司承担修建任务,长2752M。施工场地狭窄,软弱地质分布较多,隧道主要涌水分布在此段。进口由一处三公司承建。二、工程特点和难点
隧道穿越干构造低中山区,沿线山体大致呈北西向展布,与线路大角度斜交。海拔1450~1832M,相对高差在200M左右。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变质页岩、断层角砾、砂粘土及劣质煤线层等。地质构造发育,主要有褶皱、断层两种构造。褶曲和挠曲现象非常明显,核部出现为C3mp的下部地层,隧
1
f道内呈单斜构造,受断层影响大,有的岩层产生陡倾,甚至倒转,主要在DⅡK172400~650段,倒转岩层分布于堕却郎岱背斜核部。我公司施工段内断层分布就有6条,施工时受F18、F19断层影响较大。本隧裂隙极为发育、地下水丰富,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经地表落水洞直接下渗。隧道出口段大量涌水,突水点有7处之多,分别为:DⅡK172606(线左墙趾)、DⅡK172460(线右起拱线)、DⅡK172412(线右轨面上50cm)、DⅡK172410(左、右侧水沟底);另外DⅡK172423线左沟底也出现涌水。全隧涌水设计量为70000TD,实际最大时可达200000TD以上。出口段为反陡坡施工,在99年6月22日~11月3日,受大气降雨影响,隧道曾多次被淹,被迫停工。DⅡK173319处二次衬砌被水冲垮,造成经济损失约344万元。2000年6月6日雨季开始来临,隧道又多次突水、涌沙,使沟槽施作及泄水洞开挖多次受阻、停工。三、施工准备与施工过程
隧道出口位于堕却乡东南方向约5公里,有山区Ⅳ级公路相通,距六枝特区32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但场地狭窄。我公司接到工程任务后,于98年5月23日首批人员(共9人)到达施工现场,在处领导的亲临指导下,使职工意识到快速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