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八、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
f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像课观摩等多种教研形式,并通过教学观摩、名师教学示范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节课要写教后反思,每学期上交1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学校要围绕教学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主题研讨课,课前由备
f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