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将影响或迎合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纳入到财务会计中来。受托责任观不考虑委托者如何理解、利用这些信息,去制订什么决策;决策有用学派在选择所提供的信息时,考虑了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13具体而言,两者间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时的责任评估。因为,对受托责任的评估时,会计信息使用人(委托人)更希望看到受托人的实际努力,而不是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外部环境的、非受托人主观努力的影响,会计中反映为利得与损失(gai
sa
dlosses)。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委托人权益的变化,但却不是受托人主动作为的结果。那么,如何能够让一套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既能够满足准确反映受托人实际经营成果,又可以让外部投资人用于各种决策呢?为此,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提出数量不等的质量要求,起具体构成虽多但可归结为两种主要观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可靠相关观(reliabilityreleva
ceview)、以英国为代表的真实公允观(truthful
essfaireview)。虽然英国会计理论研究机构从未对真实公允的概念进行具体解释,但其实质涵义与美国的可靠相关的观点十分接近。③目前主流的美国观点强调相关而不在意导致该结果的具体原因;而受托责任观则试图反映出同样结果背后不同的原因,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受托人的真正的经营业绩。那么,如何能够让会计信息同时满足两种观点的共同需求,反映出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对于委托权益变化的具体贡献呢?我们认
f为,真实反映是唯一有效的对策。一方面,是因为“反映真实是会计之基本职能”;14另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目的所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通常,在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时往往离不开可靠性,两概念在使用时常常不被区分;但既然是不同的两个术语,其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可靠(reliability)与真实(truthful
ess)进行简单辨析。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包含的关系,即可靠性是特定情况下的真实性。就会计信息而言,真实包括三重涵义:其一,起点真实。即对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原始资料而言的真实,这也是会计的“客观性原则”,会计信息不能凭空产生,而应当依据真实的原始资料,通过一定的会计处理办法而产生。其二,过程真实。这是对于会计处理程序而言,这也是面前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真实的观点。其三,结果的真实。这是对于会计报表信息而言,也是会计界以外人事的、会计信息用户的看法。法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