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第二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以文带文课型)主备人:陈玲娅
【教学目标】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二、新授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f(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三、扩展升华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出示自学提示:(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f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五、板书设计
青板中心小学2017926
f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