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程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结束发酵。
103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031青霉素生产流程
1032发酵工艺过程(1)生产孢子的制备将砂土保藏的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最适生长温度在2526℃,培养68天,得单菌落,再传斜面,培养7天,得斜面孢子。移植到优质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生长7天,25℃,制得小米孢子。每批孢子必需进行严格摇瓶试验,测定效价及杂菌情况。(2)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工艺种子培养要求产生大量健壮的菌丝体,因此,培养基应加入比较丰富的易利用的碳源和有机氮源。青霉素采用三级发酵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小罐,接入小米孢子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培养基成分:葡萄糖,蔗糖,乳糖,玉米浆,碳酸钙,玉米油,消沫剂等。无菌空气,气流量1:(体积比)充分搅拌300-350rmi
;通空3;4050小时;pH自然,温度27±1℃。二级发酵罐:繁殖罐大量繁殖。玉米浆、葡萄糖等。1:1-15;250-280rmi
;pH自然,25±1℃;0-14h。三级发酵罐:生产罐。花生饼粉(高温),麸质粉、玉米浆、葡萄糖,
f尿素,硫酸铵,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磷酸二氢钠,苯乙酰胺及消泡剂,CaCO3等。接种量为1215。青霉素的发酵对溶氧要求极高,通气量偏大,通气比控制0718;150-200rmi
;要求高功率搅拌,100m3的发酵罐搅拌功率在200300Kw,罐压控制004005MPa,于2526℃下培养,发酵周期在200h左右。前60h,pH5763,后6366;前60h为26℃,以后24℃。
1034发酵过程控制反复分批式发酵,100m3发酵罐,装料80m3,带放6-10次,间隔24h。带放量10%,发酵时间204h。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补入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体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0h让生长,而在40h后,靠低速连续补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半饥饿,延长青霉素的合成期,大大提高了产量。所需营养物限量的补加常用来控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种,使代谢产物积累到最大。(1)培养基青霉素发酵中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对葡萄糖、铵、苯乙酸进行缓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