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青霉素工业发酵水平达100000Uml以上。
1012青霉素的作用机理作用于细胞壁合成中的肽多糖合成的第三阶段,线性肽多糖在转肽酶的催化下进行交联,肽多糖链之间每两条肽链结合时均释放出一个D-丙氨酸,青霉素中与肽多糖的D-丙胺酰-D-丙氨酸二肽相似,竞争性的与转肽酶结合,使转肽酶不能催化多肽链之间的交联。
1013青霉素应用临床应用:40多年,主要控制敏感金黄色葡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等引起感染,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有抗菌作用。优点:毒性小,但由于难以分离除去青霉噻唑酸蛋白(微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皮试。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阴性菌无效。氨苄青霉素耐酸广谱;对抗绿脓杆菌的磺苄青霉素,耐酸、耐酶、口服的乙氧萘青霉素等。提供头孢菌素母核。
1014青霉素的分子结构及其衍生物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6ami
ope
icilla
icacid6APA)苯乙酰衍生物。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
102青霉素生产菌的生物学特性1091生物学特性形成绿色孢子和黄色孢子的两种产黄青霉Pe
icilliumchrosoge
um)(菌株;深层培养中菌丝形态为球状和丝状两种,我国生产上采用的是丝状。菌落:平坦或皱褶,圆形,边沿整齐或锯齿或扇形。气生菌丝形成大小梗,上生分生孢子,排列程链状,似毛笔,称为青霉穗。孢子黄绿至棕灰色。圆形或圆柱形。
1022发酵条件下的生长过程第1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第2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第3期:形成脂肪包涵体,机理贮藏物,没有空泡,嗜碱性很强。
f第4期:脂肪包涵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第5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涵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最高。第6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第7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镜检:规定时间取样,显微镜观察7个时期的形态变化,控制发酵。1-4期为菌丝生长期,3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4-5期为生产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