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探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作者:吴雪慧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迁移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常态。城乡二元制的存在。使得进城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也使得其子女难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确保义务教育的全面巩固和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显然,如何保障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成为流入地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但在很多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于遭遇隐性的“制度排斥”,大多只能在民办学校就学。笔者通过调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为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行教育政策提供思路。
一、厦门市湖里区随迁子女教育的基本概况
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里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全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0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为202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有50多万人。全区区属公办中学7所,小学25所,在校学生37767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9950人,占全区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5059%,占公办中小学生数的6072%。全区民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9950人,占全区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的4941%。由此可见,厦门市湖里区是流动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非户籍学生的教育问题具有代表性。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就学难问题日益呈现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条件的不断完善,希望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尽管湖里区已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新建开办了6所中小学,完成了8所小学的校舍扩建,为义务教育增加近13万个学位,以平均每年接收3000人的速度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但在湖里区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近4万人,公办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仅为5059%,还有近2万人在民办学校就读。
2公办学校管理与发展等工作受到诸多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工作不稳定,其子女随父母工作情况而变动,流动性很大,部分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转学率达416%。不仅中间转学、中途返回原籍地等情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