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到2000年扩大为29:1,2002年为3112004年扩大为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61。2004年,全国最富有的l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l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2。有的学者从政府行为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出发,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宫晓霞认为,1978年城乡间名义收入比率为25,这还不包括城镇居民享有的各种实物性补贴。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988年城乡间的名义收入比率降到1842。但随着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1990年开始,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再次扩大1998年达28。1999年,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比率下降为27l,比1998年下降l5个百分点。后来随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下降,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比率再次上升2001年障、住宅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等。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左右,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为15,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3。有的学者将我国生产力的变革作为分界点。贾小玫、周瑛认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1978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1984年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从1978年的257倍下降到1984年的154倍。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度陷入停滞,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1985年的1,86倍上升至1994年的286倍。1996年至2004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比始终维持在25倍以上。2002年至2004年的名义差距超过三倍以上4。总的来说,不管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出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高现在已经是不争的共同事实,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f2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加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多见。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整体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那么,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