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估算教学有效策略摘要估算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学生估算训练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估算教学策略估算在数学新课程中得到了强调,在第一、二学段的具体目标中,就有6条针对估算。实验教材也大大增加了估算的份量。不难看出,估算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达到估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很有必要研究探讨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一、估算教学现状估算在数学新课程中得到了强调,在第一、二学段的具体目标中,就有6条针对估算。实验教材也大大增加了估算的份量。如教学笔算加减法时,安排了估算,即在笔算前,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意义与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中,但其中的估算效果并未体现,学生估算只因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对结果的准确与否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在后面的作业中,反而起了反效果。如题目要求先估算,再计算,有部分学生把估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把笔算写在横式下面。这样的情况,对于小部分的学生来说,纠正一次远远不够。也许第一、二学段的学生对估算价值的体会不深刻,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估算训练,绝不是做无用功。二、估算教学的意义及作用估算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估算的必要。事实上,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随着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因此,在估算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生成估算。有时需要把数据估算的大一些,有时需要把数据估算的小一些,以确保估算
f得到的结果不失去实际意义。如三年级上册《估算乘法》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48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学生很自然就会估算把48看作50,50×8400个,学生回答能打完。显然,是学生没有思考这个实际的结果,是比估算结果大了,还是小了如果有了之前片断中的铺垫,我想学生很快能得出,把48看作50,估大了,那么估算的结果也大了,而实际8分钟打字的个数少于400个,当然不能打完。在《课堂作业》中也同样有这样的练习,480×3○1500,64×3○180,这两道题,学生在学了估算乘法以后,很容易错认为是相等的,而实际上,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有时存在着微妙的关系,需要判断两者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