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之后,才能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可见,对估算结果的思考何其重要。三、估算策略有效指导鼓励每个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总结估算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总结归纳估算的策略。笔者认为低、中段学生可用的估算策略主要有1凑整法。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2取一个中间数。比如32、37、30、39这4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计算出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3利用特殊的数作参照。如126×8,就可以想到125×8,125的8倍,就得到1000。4寻找区间。即寻找它的范围,也叫去尾进一。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至少是多少进一就是首位加一,如278,看作300,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f5两个数,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或者一个估一个不估。6先估后调,即先进行估算,后再作适当调整。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还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开放的思维空间,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用多样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估算评价合理到位对于估算的结果,怎么样的结果是正确的,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模棱两可的,学生反而被搞糊涂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只要估算的结果和实际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对于算式的估算,不能简单地把估算结果是否与精确值最接近作为唯一的标准,只要能够落在区间内,就视为合理。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它的估算结果落在区间内,但是范围比较大,也可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就要引导他不断地进行再反思,再调整,使估算的结果能落在更趋于合理的位置上。如78×365积大约是多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可能估成70×300,或者80×300,或80×400,这样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合理的,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还可以估成80×350。估算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估算意识的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