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原则,将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工业园区建设任务的城镇,必须在2009年底完成园区规划和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二)统筹城镇建设用地,扩大城镇发展空间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衔接。
812
f城镇总体规划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在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县域建设用地指标要向县城和重点镇倾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鼓励将移民搬迁、旧村改造、空心村治理、破产工矿企业场地利用、川道河滩治理等开发复垦的土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农村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开发建设。加快城镇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城中村土地可由村民参股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将城中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土地性质转变过程中的有关费用按规定给予返还。建立用地审查报批绿色通道。(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城市、县城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要充分发挥效益,扩大使用范围。城市、县城周边的建制镇,要主动融入,接受城市、县城的辐射,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的工矿型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提高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具有旅游服务型产业潜力的城镇,要进一步完善旅游线路和景区建设,精心改造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美化镇区人居环境,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响旅游文化品牌,增强其对地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传统农业贸易型小城镇,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基本设施和农贸商业市场,并根据资源和特色进行产业培植,逐步发展壮大。(四)完善村庄等级规模结构,突出中心村建设完善村庄等级规模结构,实现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基层村梯度辐射。明确村庄类型,促进各类村庄合理有序发展,形成“城中村进社区、城郊村联动城乡、中心村辐射基层
912
f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严重、居住分散的村庄,要有计划地实施搬迁,集中建设新村或者迁入附近中心村庄,逐步减少自然村数量,壮大中心村规模。按照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加快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发展,提高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