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同理可得,在直角△AEP中,(EC1)EPAP,222∴(PD1)PD(),解得,PD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通过添加辅助线,可将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解答;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9.(3分)(2013宿迁)如图,数轴所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是x≤3.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方法即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如图所示,x≤3.故答案为:x≤3.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方法:“>”空心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10.(3分)(2013宿迁)已知⊙O1与⊙O2相切,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5,则圆心距O1O2的值是8或2.
f2013年中考真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两圆相切,则有外切和内切.当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当两圆外切时,则圆心距O1O2等于358;当两圆内切时,则圆心距O1O2等于532.故答案为:8或2.点评:此题考查了两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两圆相切包括外切或内切.11.(3分)(2013宿迁)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量得CD20m,则A、B之间的距离是40m.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解答:解:∵C、D分别是OA、OB的中点,∴CD是△OAB的中位线,∵CD20m,∴AB2CD2×2040m.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3分)(2013宿迁)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对角线是两根橡皮筋.若改变框架的形状,则∠α也随之变化,两条对角线长度也在发生改变.当∠α为90度时,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以得到∠α90°.故答案是:90°.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矩形的定义是关键.13.(3分)(2013宿迁)计算的值是2.
f2013年中考真
考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