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世纪90年代初。10多年来,国内大量专家学者从社会学、政策学、经济学、公共卫生管理等多学科角度,围绕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已有不少有价值、有影响并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和探索,对指导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变迁分析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以及难以恢复与重建的根源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不仅自身客观存在着一定的产权关系或制度界定,而且与农村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改革破除了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体制,导致农村合作医疗特别是村以下合作医疗迅速解体(李卫平等,2003)。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与发展是与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变迁,进而共同影响或决定了医疗保障体制的选择与变迁(李和森,2005)。(2)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术界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必要性方面没有过多争议。合作医疗制度虽然一度解体,但是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现象的重新出现使农民有恢复合作医疗或获得一定程度保障的迫切需求,恢复合作医疗顺应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能低层次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缓解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紧张情况,对缩短城乡差距也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以前的合作医疗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医疗保障的需要,急需创新制度。在可行性问题的争议中,尽管也有对目前急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会拖垮整个国家财政的担忧,但“合作医疗可行说”仍然占优。(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选择主要集中在风险型、福利型以及福利风险型等三种合作医疗制度的选择方面。(4)新型农村合作制度试点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对策
f具体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以及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低下而导致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国务院研究机构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与建议,2005)。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管理和支付的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筹集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筹资困难问题董忠波,2004。基层工作粗放,农民参合顾虑多,县级财政的压力大,部分规定不合理,基金管理潜存危险,经办、卫生等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成岐,2005。新型农村医疗中强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