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②秸秆微贮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等原料,用机械铡切为2~3cm。每吨微贮原料用微贮活干菌30g,充分溶解于200ml1%的白糖水溶液中,常温下放置1~2h。将复活的菌剂充分溶解到08%~10%食盐水中,搅拌均匀。食盐水的量以调微贮原料含水量到60%~70%为宜。在窖底铺放20~30cm厚的秸秆原料,然后均匀喷洒菌液和5%~10%玉米粉或麸皮,再压实。一层一层的铺放、压实,直至高出窖口50~70cm。填装结束后,均匀喷洒菌液、玉米粉或麸皮,再按250g撒一层食盐,压
f实后,盖上塑料膜。塑料膜上加盖20~30cm厚的未铡短的秸秆,然后覆土15~20cm厚,密封。一般发酵30~45天即可开窖,由少到多添加饲喂肉牛。
③饲喂流程秸秆饲料生产及饲喂流程图
秸秆收获
青绿或半干秸秆
干秸秆
机械切碎
机械切碎
青贮
微贮
精料补充料
秸秆饲料全混合日粮
2项目背景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项目的实施是解决肉牛业发展存在问题的需要
肉牛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大力的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肉牛品种改良面不大、生长速度较低,牛肉加工原料不足;2、缺乏适合肉牛养殖的优质牧草;3、养殖模式不合理,目前90养殖为散户,不利于标准化养殖,
f养殖效率低;4、牛肉制品加工技术相对国际同行落后以及肉制品种类同质化严重
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由于牛养殖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投入较高,肉牛发展过程中农户、
政府发展资金投入不足。212项目的实施是发展地区牛肉制品加工业的需要
上述问题的出现,严重滞后了肉牛业的发展,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意识到发展现代肉牛业势在必行,现在已将肉牛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加大了对肉牛养殖的投入。当地肉牛养殖和牛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对肉牛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项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实现传统养殖业向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发展的现代养殖业转变的跨越,以及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发展我市牛肉制品加工业的需要。本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推进我县现代肉牛基地建设,有效地确保牛肉制品加工企业所需优质、安全的肉源,使肉牛养殖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保证肉牛养殖农户的利益,促进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13项目的实施是调整畜牧结构的需要
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牲畜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全市畜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饲料价格较高,畜禽食粮生产成本高,经营者利润微薄,且市场风险大;另一方面,草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