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还发布了财务报表编报的框架,并将其作为建立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
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报表的目的及基础假设;2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3财务报表的要素;4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图表1-2概括地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会计原则。
图表1-2
会计主体原则每个主体必须记录其发生的业务并编制财务报告,且必须与其所有者和其他主体分开。又称为独立实体原则。
客观性原则交易记录必须以独立,无偏见且可证实的证据为基础。
成本原则
所有交易的记录都应以收到的或支付的现金为基础。又称为历史成本原则。
持续经营原则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假设企业的会计记录是企业持续经营情况下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反映,而不是企业即将实施清算或即将被收购情况下的反映,即将实施清算或被收购,企业应按不同的基础编制报表。
货币计量原则交易的记录采用通用货币,并假设币值稳定。
会计分期原则将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间隔相等的会计期间,比如一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报告。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和相关的费用应在实现时确认,而不考虑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又称为实现原则。
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应在收入实现以及费用发生的当期记录。
充分披露原则财务报表(包括报表附注)必须报告所有与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相关的信息。
2
f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同样的会计方法,以使各期的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
对报表使用者而言,如果某金额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要,则这个金额可以被忽略。又称为成本效益约束。
当对将收到或支付的金额存在悲观和乐观两种估计值的发生可能性相同时,应采用最悲观的估计结果;认为低估价值比高估好。也就是,高估损失比低估好。
2006年2月16日,中国的财政部宣布实行一项新的基本准则和38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虽然这些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有一些例外,但很大程度上已经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新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概念框架,并且这新的38项会计准则覆盖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所有问题。
14了解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主要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信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财务报表是会计程序的最终产品。财务报表应按一定的格式编制,并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个人独资企业编制的四种财务报表有:-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又称为资本变动表,以及以后章节介绍的留存收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