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读《活着》有感
“生活除了意外和惊喜,更多的是‘熬’和‘忍受’。”作家余华成名已久,而他的作品《活着》也成为了经典,这本书我在高中时已读过,然而那时的阅读不过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罢了,因此我只记住了大致的剧情,却对此书少有感悟。在今年暑假了,我又将这本书阅读了一遍,大抵是经历了高考失利,家庭的变故,生活阅历也有所提高,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再停留于皮毛,也能进一步了解其内涵了。然而我也知道,一本好书,尤其是像《活着》这种描写人生的书,在每个人生阶段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甚至更深入的理解,大概就像梁文道先生所说的“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记录自己阅读之后的感悟,也会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描写以及背景进行粗略的解读。
这本书就如其名,讲述了主人公徐富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三年的自然灾害、文革等等。小说的主人公富贵原本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但由于年轻时嗜赌放荡,在人算计之下一夜输光了家产,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也沦为了佃农。福贵又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了国共内战,而等他再回家时,女儿已经变成了聋哑人,母亲也已病重,家里更是没有一粒米了。然而生活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家珍因此患上了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却在产下一名男婴之后,因大出血永远的留在了手术台上;而在凤霞死后的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了;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问题,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一家六口最后只剩下爷孙两相依为命,福贵带着苦根回到了乡下,生活十分艰难,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苦根,便给他煮了一大碗豆子,不料苦根却因吃太多豆子而撑死了老天爷好像是故意捉弄福贵一般,将他生命里难得的温没有着一头老牛在夕阳下回忆。他的亲人都因为天灾人祸先后离他而去,让他孑然一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生活的信念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但他没有抱怨,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为了活着而继续活着。
活着,是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而不是已然逝去的或者还未到来的。当冰雪幽暗过后,韶华已逝,泪水拂去后,人,要以怎样的姿态,去同情,去承受,去回忆,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