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摘要: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笔者试图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发,简析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并尝试提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粗浅的建议。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37?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0102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左右,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近年来,经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于是农村的孩子向县城挤,“择校风”愈演愈烈,导致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因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均衡发展的重点。一、农村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和产生原因1办学条件上的不均衡。县城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学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等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县城教育散发出的是现代教育气息。而农村学校却没有这些条件,除了能上课的简陋教室外,其他的功能室少得可怜,甚至只能用“简陋”二字加以概括。2生源质量上的不均衡。农村的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流动,而且
f由于家长、学生的取舍在学校发展上形成了“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
3师资力量上的不均衡。一是表现在人员配置上。县城、集镇周边学校教师有富余,一个教师上一个学科还有剩余,而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师资严重不足。此外,教师水平差异也较大,表现在名师、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人数的比例上。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二是表现在结构上。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富足,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许多小学大部分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甚至包班。
4改善办学水平的能力上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除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任何可收取的费用来补充办公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小学一些学校学生不断减少,按照人头下拨经费,不足100人的学校越来越多,可以使用的经费越来越少,根本没有可用资金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这也是制约农村教育促其发展的又一突出矛盾。
5教师流动机制上的不均衡。只有农村教师向县城、集镇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