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力是有意识的。动物只有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而人具有内在的精神和意识,不只只是“受肉体需要的支配”。
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的观点,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从进化的角度看,没有生命就没有进化,生命对于进化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过去生命的存在和进化,就不会有现在的生命。所以,过去的生命对于现在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同样,现在的生命对于将来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这叫做生命的绝对意义。作为个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而是在过程之中不断创造新价值,不断充盈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量。这种个生命的世代相传构成了生命的绝对意义。生命的意义是对别人的有用性。
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5如何理解“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所谓的“人的自然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历史实践,给自然打上了人的、社会的烙印,使得自然具有了人和社会的内容,成为“人化”了的自然。即指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对客观自然进行改造所造成的实际效应,是实践作用于自然的“人化”,即客观现实上的“自然的人化”。人对自然有影响,自然对人也有影响,人的感觉是由于自然中的对象才产生的,凭着对象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
f人的生存就其整体来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或者说,人以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正是在这种对象性的活动中,人的感性的丰富性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正是在与自然界的相互关联之中,人作为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才能得以生成。
6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