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的一生如在梦中。相反,另有一种人,既能认识美本身,也能分辨美本身以及分有它的许多具体的东西,又不把美本身与各具体的分有着彼此混淆,这个人的一生是完全清醒的。”对“美本身”的探究正是对“理念”的探究,一个东西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这“美本身”是存在于一切美的事物中的那同一个美。所谓“美本身”,也就是指美的理念。作为唯一的、不变的、绝对的美的理念,怎么能为无数美的事物所“分有”呢?如果美本身被分而有之,那也只能是被那些美的事物所完整的分有,像“月印万川”一样,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完整的月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分有”表示了理念内在于事物之中的特征。但是,既然每一个个别事物是完整的分有了理念,那么它们和理念又有什么区别了,除了多些质料和具体。所以,我认为,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与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盘子的形状不是圆本身,而是“努力地像”圆本身。圆的理念超然存在于另外一个不同于物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只能通过回忆,借助理智去理解和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有”就是一种“努力地像”的近似,事物通过对独立实在的理念的参与和分有这个理念,通过分有获得具体的实在性,借此使事物和理念联系起来。
另外,理念还可以通过摹仿派生事物,摹仿与分有的区别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造就具体事物的。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桌子,它可以有很多个,但是桌子的理念或形式只能有一个。就像映射到镜子里的现象一样,它们都不是实在,是对桌子理念本身的分有和模仿,唯一实在的只有桌子的理念本身,是神所创造的。(三)对理念论的反思
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知识提供根据。但是柏拉图思想中包含着很多问题,希腊时最早对理念论提出批评的不是别人,正是柏拉图自己。甚至可以说后来人对柏拉图的批评几乎没有超过柏拉图的自我批评。柏拉图毫无讳言理念论所面临的问题,他也意识
f到理念论面临的困境。柏拉图著名的对话《巴门尼德篇》是比较奇特的。我们主要讨论前面部分,柏拉图怎么通过这篇对话来反思自己理念论面临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理念论的困境,即理念的普遍性的问题。理念的普遍性的问题按照柏拉图基本观点的推论,只要有一类事物就有一类事物的理念,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的事物都应该有它的理念,即理念的普遍性。但是柏拉图在此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