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草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623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波立维氯吡格雷NSTEACS血运重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现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死亡率和远期死亡率分别为6和12。近年来,ACS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越来越丰富,指南推陈出新。但是临床实践与指南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大规模临床研究排除了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而其中很多是高危患者;其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接受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策略。尽管血运重建治疗对高危ACS患者优于药物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接受血运重建。更糟的是,相对于介入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药物治疗更不充分。对于非介入治疗ACS患者,应该重视和加强循证用药,这也是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全球最大的ACS注册研究GRACE研究(GlobalRegistryofAcuteCoro
aryEve
ts)显示19992006期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稳步增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变化不明显,大约40的患者没有进行导管检查,仅半数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术。GRACE研究同时显示,NSTEACS患者325接受了PCI治疗,STEMI患者介入治疗的比例为537。
f其中,低危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40)明显高于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为35和25)。比较早期介入和早期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1020的早期介入治疗组患者虽然有明显病变,但由于其他合并症等原因而未进行血运重建;造影结果为三支病变的患者中,约25没有进行血运重建。多项注册研究显示非血运重建治疗患者接受指南推荐药物治疗的情况很不理想。REACH是一项全世界40个国家参与的门诊冠心病患者治疗情况的调查,冠心病患者接受PCI、CABG和保守治疗的比例约各占三分之一。分析结果:PCI组患者年龄最小,而药物治疗患者的主要特征:高龄(年龄大于PCI患者,但与CABG相似),女性多于男性。非血运重建治疗患者接受几乎所有指南建议的药物治疗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血运重建患者,包括: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他汀、ACEIARB、β阻断剂。可能的原因:介入术中和术后的某些治疗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指南建议的药物,如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双重抗血小板;血运重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较高,更重视疾病和长期治疗。另外一个原因是,心血管专科医生对药物治疗患者的关注要少于介入治疗患者。中国的治疗现状与国外有很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