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六)课堂小结,鼓励积累。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经常举行背诗比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
(三)《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f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f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四、指导朗读、背诵。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3.同桌互背。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f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zcs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磁性黑板、插图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1学会z、c、s三个声母并能正确地书写。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及会读它们的四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9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三个新的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大家比一比看谁学得好,记得牢。二、教学声母z、c、s。(一)教学声母z
f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字)2出示字母z的卡片。写字的“字”的音读得轻短就是“z”的音。3教发音。(1)教师先读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