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欲望被激发,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搭积木中去,在搭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之后又创设让学生“滚一滚”、“摸一摸”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感
f悟,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平面、曲面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更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2、利用知识魅力,创设探究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中,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变换位置如:234、243、324、342、423、432,让学生检验:数位变换后,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还是3的倍数?”随着一片惊奇声,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急切的想去探求其中的奥妙,参与思维活动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三、强化效果,创设情境,诱发愉悦心态。1、精心设计练习,创设“成功”机会。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练习,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强化训练,创设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和动口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是否能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
f×513×427×2……这样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找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退居幕后,变教为引,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从不同思路中找到解法,中下等生能提出一两种解法,优等生能提出多种解法。这样给全体学生都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总结,引发“成就”意识。成功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成就”意识,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后,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感到自己最成功的收获是什么?”听完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而且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打下基础。3、及时评估,满足“好胜”心理。儿童都有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