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性,信息回复延迟或者不回复。这些功能的缺失或者使用不到位归根究底在于日常管理的缺失。建设专业的微信管理团队,使得微信信息的发布常规化是许多公务微信账号需要做的事情。此外在回复设置中对于一些常规性询问频繁的问题可以尽量设置自动回复功能,使得用户的询问不会落空,从而降低对政务微信账号的信任。当前,各部门政民互动平台大多重建设、轻应用,重监管、轻服务,缺乏常态化、固定化和制度化,没有长效的运行机制做保障,难以确保实际效果。政府处理网络信息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民意的办理缺乏有力督办、缺乏考核评价,“线上承诺”与“线下行动”不一致,对于某些涉及多个部门利益的问题还存在“踢皮球”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势必影响官员的办事效果,严重悖立于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初衷。这正是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将网络问政纳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无法促使政府切实将公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对于处理网络民意与网下采取行动一拖再拖。可见,当前政民网络互动制度与网民的需求与期待还存在错位,导致公民满意程度并不乐观,影响政府的网上形象。(二)公务参与互动能力有限微信的出身并不堂皇,要把它跟政府工作公共服务结合起来还有不少的差距,政务微信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功能,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能像电子政务微博那样去定位。虽然政务微信和电子政务、政务微信都
f具有发布信息和与公众互动的功能,但是政务微信更具有信息的多载体性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和交流方式的集合性二维码、摇一摇、即时对讲、雷达加朋友等,同时政务微信可以自定义菜单,公民可以根据菜单指示进行选择,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如果不能得到,通过留言工作人员也会在最快的时间及时回复和解决。它也可以连接网站或社区微论坛,进行留言和评论或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但目前虽然很多政府在开通公务微信。却没有明确其服务功能和业务范围定位,因此造成影响力和服务价值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与公众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存在不对称性,造成公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三)公务微信缺乏有效的技术开发和团队支持政务微信作为一种新事物,能否发挥其价值作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问题,它相对于电子政务和政务微博,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不仅需要腾讯公司提供服务支持,更需要政府部分根据部门特点进行二次开发,让其刚好的符合地方和部门服务职能所需。把政务微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