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魏,张揖(杂字)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说文解句读》王筠《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训诂本义是解释古语,后来泛指解释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旧训诂的弊病:穿凿附会、烦琐寡要、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解语法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墨子间诂》属于:集解“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