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人才的培养。(三)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拔尖创新人才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复合型的知识结
2
f构,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关注并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二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怀疑精神,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其中,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是拔尖创新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克服个人的主观局限性和认识的单向性,对事物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容易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筛选过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独辟蹊径,做出新的科学创造。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则有利于打破学科割据现状,便于吸收其它学科的精华,并通过综合集成形成新的思维方法,为创立新学科、新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贝弗里奇认为,“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独创精神往往把原先没有想到有关联的观点联系起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知识的宝藏越丰富,产生重要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在科学研究领域已被越来越多的事例所证实: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先后取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及理学学士三个学位,但他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化学奖;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罗斯是一位医学博士,但有较深的数学、物理学造诣,曾主编过《科学进步》杂志,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出版过诗集和小说;100年来先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学家中,近80都曾取得非医学的学位,如1969年获奖的德尔布吕克,开始学的专业是天文学,后转读天体物理,最后又投身生物学;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A蒙,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对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信息处理心理学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在我国1977年以后接受高等教育、当选为院士的20人中,18人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曾就读不同的学校和科研院所,14人有在国外一年以上的留学经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研究生教育的“肩”上。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跨学科、跨专业教育,加强跨学科思维方式训练,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四)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在美国,许多研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